10月9日,由自治區科協主辦,新疆醫科大學承辦的2025年第十一期“眼界”講堂在新疆醫科大學文創中心舉行。本期講堂特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院士,以“腦科學與人工智能”為主題,為來自新疆醫科大學、新疆大學、新疆師范大學、新疆農業大學等高校的1000余名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學術報告。

蒲慕明院士憑借其深厚的學術造詣和豐富的科研經驗,深入探討了腦科學與人工智能融合發展的前沿動態。他系統介紹了大腦工作機制的研究進展,以及這些基礎研究如何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發展。蒲院士詳細闡述了中國腦科學研究的發展歷程,重點分享了其在神經可塑性、神經網絡機制等重要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及這些發現對類腦智能發展的深遠影響。
在講座中,蒲慕明院士講述了神經科學及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強調理解大腦結構與功能的重要性。通過對小鼠和靈長類動物的研究,科學家們致力于揭示大腦神經網絡的形成機制及其智能基礎。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為康復醫療提供了新途徑,而人工智能,特別是大語言模型,正逐步重塑醫療未來。然而,實現通用人工智能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自我與非我認知、公平性及隱私安全等問題。最后,蒲慕明院士提出未來研究需兼顧解決患者實際問題與高質量產出,同時注重基礎科學與臨床應用的有效結合。
參會師生就腦科學研究的未來發展、人工智能的技術突破及就業方向等話題與蒲慕明院士進行了互動交流。蒲院士耐心解答了大家的疑問,并分享了他對年輕科研工作者成長的真知灼見。
本次“眼界”講堂的舉辦,不僅為新疆高校師生提供了一個與頂尖科學家交流的平臺,開拓了學術視野,也為推動新疆地區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注入了新的活力。自治區科協“眼界”講堂將繼續邀請國內外頂尖專家,為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公眾帶來更多高質量的學術盛宴,助力新疆科技創新與社會進步。
責任編輯:曹琳哲
新疆科普活動中心 吾提庫爾 供稿